Sylvie🍦

!!本帳號言論請不要二次轉載,謝謝。
【話你戇鳩怕你嬲】無篩選版 youtube.com/watch?v=wvHJ_yt4k_
社會運動與生活 undergrad.hk/19957/
瞳行者人道基金會 walkwithhk.org/
。您身邊的普通網友
中文/粵文/English/un peu Français
📍whereabout: the frozen land of O Canada

2025-07-02

@what2eat @magaolun Dr Pepper世一!忌廉味和strawberry cream味道的Dr Pepper也很好喝🥹

2025-07-01

奇怪,明明射箭主要靠背肌和核心,為什麼我大腿也開始沒力氣(´;ω;`) 然後右胸口有一塊超級痠…

2025-06-29

最近對音樂這門語言的熟悉到了一個讓我膽怯的程度,as in感覺很快就會hit the wall,再次發現自己的平庸俗氣,毫無才華。

2025-06-29

@hypatia @bgme 是的,最早刷到過好幾個嘲笑他沒文化的視頻,漢人的傲慢啊…

2025-06-29

@mqcyc 聽起來是…可以找找漢武帝衛青/霍去病同人文🥹

2025-06-29

處於一種又餓又不想吃東西的狀態

2025-06-29

@bubblewaffle 問一個老年人問題:你們都是怎麼知道什麼時候有pride event又怎麼聚在一起畫板子的(・_・;

2025-06-29

@L_Akira 啊對喔想起來了,有個什麼搭站邀請人來寫部落格/搞文字創作的,現在看也是不了了之

2025-06-29

#wowaka #Hitorie composition and song arrangement of 日常と地球の額縁
bilibili.com/video/BV1vg4y1Q7P
想給自己寫東西找靈感又看了一遍這個走向分析⋯⋯原來這首裡變調了三次?啊啊啊東大理科男!!這合理嗎!我學不來啊(撞牆
F major為什麼會接A# Dorian啊⋯⋯A# Dorian的relative major應該是G吧⋯⋯C phrygian的relative major是G#⋯⋯那個D# Mixolydian倒是=A# Dorian,不知道up主怎麼分的mode,我覺得沒有很Mixolydian吧⋯⋯?
比如主旋律F major和A# Dorian兩個scale唯二的overlap是F和A#

2025-06-29

聽到No Quarter才想起來我還拿No Quarter做了一段時間我的wifi密碼。好奇怪,有段時間真的學了好多鉛飛艇的歌(的riff),Black Dog,Heartbreaker,Stairway,Whole Lotta Love…
也沒有突然不喜歡鉛飛艇,它就這麼淡出我的生活了,就像我也不知道我怎麼不知不覺就沉迷上鉛飛艇…我對普樂希波就能找出一個明顯的脫粉曲線。

2025-06-29

@L_Akira 我剛開始只當梨花文學城是一群有行動力但較為理想主義的人,結果他們說得越多越像個笑話😂技術上無法讓人信任,stance上討人嫌,也不知道他們現在還在堅持什麼

2025-06-28

看完了Small Things Like These之後開始看Damage,這個開頭和Small Things Like These有點像,我在思考這是不是女作家的共性…對處於世俗意義上標準和諧異性戀家庭的中年人身上某種微妙的空虛,遺憾感的捕捉。一切好像都as expected,沒有什麼好抱怨的,但卻好像有什麼東西沒得到滿足。
比起來自愛爾蘭的Keeghan描繪的灰色調命苦小中產,這本的文字符合我刻板印象的英國人式的絲滑秀麗。
除此以外Hart的句子還是太動人了,讓我有之前聽Brideshead Revisited沒聽多久就想逃跑的恐懼感…因為感覺自己emotionally unprepared for this。

2025-06-28

最近在學Whole Lotta Love(二周目…實際上四五年前就在學那段riff了)
去看Led Zeppelin的live,讓我又想了我當年是個多麼相信搖滾的小女孩了…
說起來我當年選了把Les Paul也基本上是因為Jimmy Page(。)我當時挑吉他完全就是在Les Paul和Tele之間挑。後來選了Les Paul;even to this day我還是覺得Gibson Les Paul有一種Fender琴所沒有的,那種‘roaring’咆哮般的力量感,一聽就知道是les paul。
唉之後,總之,是一個逐漸disenchanted的過程…1970年那樣的幻境真的存在過嗎?還是被我們美化了?不管怎麼樣,現實,現下,真是無聊透頂啊。

2025-06-28

How fortunate it is to lead a glittering self-destructive life than quietly wasting away your soul…

2025-06-26

@magaolun 唉…他幾時先死…

2025-06-26

@voyager @Coil_Erald 是的,習估計已經清理乾淨黨內的反對聲了才會這麼風平浪靜🤔甚至覺得這段時間他這個人存在感都變低了

2025-06-26

說起來,是不是好久沒聽說中共高層有什麼內部爭執的事情了…感覺這兩年都沒什麼消息

2025-06-26

還有就是《三千年前》總給我一種很熟悉的感覺。某天從書櫃裡翻出上次去台灣在誠品買到的印有周夢蝶詩的賀卡,突然又想重讀《孤獨國》和《還魂草》,福至心靈覺得啊,有點像哦。
《三千年前》裏的「你」和周夢蝶筆下的「妳」的感覺很像——主人公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而主人公述說的對象站在很遠很遠的山峰上,很有距離感。不管文字裡有多少情感,都讓人覺得那個人好遠,主人公是孤獨的。

然後剛剛好奇去繼續做研究(文章link是HK01):原來《三千年前》的完整故事在《三千年後》,獨白是寫《拾香記》的作家陳慧寫的。而這位神秘的主角「我」,原來是皇后碼頭嗎?
youtu.be/cc1MWvtro0U

好神奇,當更多的信息被填充進去,而不是留白給聽者自行想像的時候,又是不一樣的感覺。

2025-06-26

最近不是寫了一篇daddy(Jeremy Irons)的夢女文嗎⋯⋯起了個名字叫《三千年前》,因為我最近好沉迷這首歌。現在為了逃避做事又在想這首歌⋯⋯
《三千年前》我覺得很妙的一個地方是:它沒有告知「我」之前為什麼和「你」分開;為什麼「你」聽到「我」的聲音也認不出「我」;為什麼「你要走」;為什麼這麼多年轉眼就過去,中間發生了什麼。
《三千年前》同樣也沒有講為什麼「我」聽「你」細細聲的話語就開心。
《三千年前》,它沒有告訴你情之所起,也沒有告訴你情何以終,它只告訴你蠟已經碳化成灰燼——卻還能讓你的心為那縷毫無憑據的憂傷牽動。
很神奇啊…小說裡光憑文字想寫出帶入感讓人共情是難的,是件很讓作者頭疼的事情。
經常看一些小說,一開頭就苦大仇深⋯⋯那種來自作者的情緒洪流只會把人嚇得連連後退。比較好的辦法是先講故事,先寫出一些能讓人共鳴的東西,讓讀者先能和角色共情或「愛上」角色。
但《三千年前》就只扔給你幾個似是而非的殘片,你甚至拼不出一個故事來…它是怎麼不講故事卻又那麼有故事性呢?

2025-06-26

@magaolun 真的很多啊…或者做著喜歡的事情勉強維持生計,接受自己的平庸
我認識幾個搞音樂的,同時打其它雜工在本地十年如一日在小場地演沒什麼人去的演出…有時候會想,這大概和他們一開始期望的那種五光十色的搖滾明星生活差很遠吧…但還是堅持下來了,他們一定很喜歡自己在做的事情吧。

Client Info

Server: https://mastodon.social
Version: 2025.04
Repository: https://github.com/cyevgeniy/lm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