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lele 但感覺仍有一些人,會視穿上漂亮的婚紗,為人生的一個高光時刻
童年回憶初心早倦透
留低蒼老在眉頭
浮生一回眸
曾簡單的我 何解早已沒有
@samlele 但感覺仍有一些人,會視穿上漂亮的婚紗,為人生的一個高光時刻
茨威格对于教育的这个描述很适用于当下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对于小镇做题家们。说白了就是希望学生们老老实实的追逐分数进而成为社会的工具人,根本不希望你有什么独立思考能力,因为学生们不老实,像五四六四那时的青年学生,社会就要发生变革了,这是有些人害怕的。所以现在的很多孩子包括成年人读书时就拼命刷题,放假了就沉迷于网络游戏抖音视频,其实这是活在别人的设计之中,就像楚门的世界里的那个人一样。
很多人拿泰坦尼克号沉没比喻自身所在的处境,其实更多时候是世越号沉没。
在沉没之前,船長和部分高級船員率先棄船逃離。
叫大家待在原地不要随意走动的船长,弃船前他可是在广播里喊了10+次呢。
失事地点是近海,甚至周围围满了救援人员。
在船刚开始侧翻的时候,不听老师话,直接跳下去的就活了…
反倒是听话那批,看着地面慢慢地变成不可逾越的墙壁,只能等死。
河南地铁进水全员不动等待所谓的想象中的上级救援和K1373 次列车停运三小时,乘客砸车窗通风被民警批评教育后放行本质都是一回事。
泰坦尼克号沉没自救是真的艰难,光是失温这个就太多人扛不过去。但更多悲剧其实就是像世越号那样,但凡有像动物一样坚决活下去的本能,不相信他人的拯救自己的意志超过自己求生的意志,就可以迅速行动起来。
郑州地铁一群人不自救,最后到底死了多少人都不知道。
而在封闭空间空调停止运行的40°左右的车厢里待上3小时,还没有任何人敢有其他动作。敢砸破车窗的小伙还被警察带走批评教育理论。
人人都是识大局聪明人服从命令,等于人人都死路一条。
毕竟真有火灾发生,也是让领导先走。
关于猫狗死前会自己找地方躲起来独自等待死亡、小动物对疾病和死亡的态度非常平和之类的说法,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怀疑。猫害怕或者难受的时候会找一个它认为安全的角落躲起来,但猫难受时躲藏,比起等死,我更偏向于认为是身体脆弱时猫感到不安或无力应对风险,因为对自然界的动物来说,在脆弱时把自己藏在一个不会被外界发现的角落才是安全的做法。但是当猫信任人类并学会了向人类求助后,比起躲起来,一部分猫是会更倾向于直接表达不适或者向人求助的,猫宝是这样,一些猫猫博主家的猫也是,小猫难受时会努力告诉人类、积极吃药,这都是小猫求生的愿望。我也看到过不止一只小狗在身体难受时向人类表达担心、害怕等情绪,也会主动拉着人类带自己去医院。而小猫小狗难受时,有喜爱的人类陪伴,也能明显让它们感到安心一些。不能排除部分小动物能够平静迎接死亡的可能性,但是我觉得这就像有的人有强烈的死亡焦虑,有的人对待生死非常豁达一样,小动物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是很大的,很多小猫小狗面对疾病和死亡就是非常恐惧的。我觉得有的人把"动物对待死亡很平静"当做一个自我谅解的借口,人可以自我谅解,但不应该用这种方式,我不喜欢,我觉得很卑鄙
你没办法用是别人攻略没做到位这点来反驳外国人来中国旅行就是极大不便利这一事实,我的马来西亚同事去中国前问了我一堆连我都不知道的问题做了很多攻略,而去其他国家,这些困难根本不存在。
连华人去中国都困难重重,这样看来,根本没资格去嘲讽那些一去亚洲旅游只去日本泰国的西方人。
在国内落难就是自己不够努力,在哪里混得不好就是自己不够努力不够有钱,老中人好像很喜欢这套逻辑,去把一些上面的问题落下来责备具体的人。
一个好的国家,是能让普通人也能过上虽不能飞黄腾达但怎么也不算艰难的生活。仔细想想,有很多东西在其他国家都是一般普通人能够得到的,而在中国需要“努力、有钱”才可以拥有,这不是这些普通人的错,而恰恰说明这个国家是个烂国家。
時常承接 #LGBTQ+ 性別展覽的 #微波造浪,五歲了,開始一個全島巡迴的小小回望,展現一些做過展覽的幕後花絮。
推薦週末有導覽的場次。
策展人 Apple 有建築空間和新聞傳播的專業背景 ,聽她說每個展覽的起心動念,喜歡她每次消化完後的一頁手稿所呈現的核心精神—展覽如何能將大量文字和物料,消化為有主軸精神,成為深淺皆有、真實立體或親人的故事性,搭配空間設計的巧思和細膩,讓展覽成為消化、轉譯、互動、以不同媒介來溝通的一個現場空間,是件有趣也有挑戰性的事。
當然,不只「展覽」這類成本比較高的手段,還有其他有意思的設計和呈現方式,歡迎有興趣的人晃去看展、聊一聊~
更多:🌈[展。] 解構彩虹之路—多元性別展覽的策展歷程
https://pbear6150.blog/2025/07/05/deconstructing-rainbow-road/
波蘭退將呼籲全國民防、建立100萬人後備部隊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5097040
蘭退將格羅馬津斯基(Gromadziński)倡導一種現代化的全民服務理念,不僅要培訓公民勝任軍事角色,還要培訓公民在民防、醫療保健和緊急服務等關鍵領域的能力;因為烏克蘭戰爭表明,戰鬥的不僅僅是軍隊,而是整個國家。
第一次知道的知识,为了让大脑不要变少加油吧……?!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和八十多岁老人的大脑的差别是什么?智商和感知部分相差甚微,问题出在逐渐减少的脑神经细胞个数。以体积计算,大概减少约5~25%。神经细胞的减少,会诱发大脑病变。二十多岁年轻人的大脑平均重量是一‧五公斤,进行尸检时,老人的大脑重量明显较轻。
好消息是有很多能阻止老化的方法。维持一定的营养状态,持续运动,生活有所节制,卖力过着索然无味的生活,长时间下来,大脑只会减少5%。」
摘录来自
《每週都去看屍體 : 首爾大學最熱門的死亡學》
柳成昊
看一个博主骂,说中高考完后SNS上就开始制造热点,宣传擦边团播赚钱轻松之类的话题,看得我就很恶心。经济下行的时候,岗位减少,就开始明里暗里向女人吆喝“来啊这里有赚快钱的方法,不会被卡简历性别和婚姻状况”,把有保障的真正的工作留给男人、同时还能给他们提供奶头乐、让他们即便当牛做马也能有慰藉不会去制造混乱,真是一代有一代的吃女人的法子。
昨天看到一个科普视频说晚上该睡觉却一直拖着不去睡,疯狂熬夜到筋疲力尽才能够自然睡去是焦虑症的表现。我活着就是在不断验证自己身上的异常现象全都是因为焦虑是吗…………怪不得之前查资料发现我完全不符合入睡障碍的症状,合着找错地方了。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我倾向于相信这是很重要的推动原因之一,你共真的就是……很多时候它的举动并不是出于主观恶意,但达到的结果就是会给你带来坏结果,甚至毫无知觉的杀死你。
根据美国农业部最新的报告,在2024-2025这个冬季,美国有62%的商业蜜蜂群(honey bee colony)死亡,这是有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蜂群崩溃。在此之前的2023-24冬季死亡率也高达55%。之前加拿大也有相似报道,21-22年冬季加拿大蜂群的死亡率是45%。
报告显示,罪魁祸首是一种名为Varro的寄生螨,它们将多种致命病毒传播给了蜜蜂。可怕的是,这种寄生螨对蜂农专用的杀螨剂阿米曲嗪(amitraz)产生了抗药性。因此,蜂农目前基本对此束手无策。
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RNA疫苗,激发蜜蜂的免疫系统,对抗入侵病毒,原理就和新冠mRNA疫苗相似。但这项技术距离投入实际使用还有一段距离。
而Trump当局在这方面也是一直在拖后腿。今年年初农业部得知蜂群高死亡率的消息便着手开始研究,但由于Trump当局的削减资金和裁员,这份报告延迟了6个月才完成。
我们普通人可以做些什么(有条件的话):
1. 在后院多种一些本地的、帮助授粉的野花——比如蜜蜂香草、金棒花、松果菊、薰衣草(尽可能让本地蜂群更健康,更有可能抵抗病毒;并且保持蜂群多样化,而不是一个特定的蜜蜂种类一家独大然后被一种病毒团灭)。
2. 避免使用杀虫剂(即便它写了bee-safe也要谨慎,有可能存在虚假标签)。
3. 在夏季给蜜蜂提供干净水源(用于给蜂巢降温、稀释蜂蜜),推荐使用浅盘,并放入鹅卵石或漂浮的软木塞,供蜜蜂安全降落。记得经常换水避免蚊子滋生。
4. 支持本地的养蜂业——可以去看看本地蜂农的农场,如果觉得理念一致,可以购买他/她们的产品,支持他/她们的小作坊。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5.05.28.656706v1.full.pdf
小时候吃路边摊的时候会看一下那个油的颜色,一般说如果油颜色发黑就是炸过很多遍了,油不好了。
油发黑这种事这些年基本上看不到了。我才知道,并不是因为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油便宜了,而是因为现在不管是路边摊还是商场还是连锁店,炸东西都是用棕榈油,便宜又大桶,重要的是,不管炸它个多少遍,棕榈油根本不会发黑完全看不出来 :blobcatfearful:
希特勒、斯大林和毛泽东死后,一起被送到地狱,排队接受审判。
撒旦坐在办公桌后,戴着老花镜翻文件。
他对希特勒说:“二战罪责,屠杀无数,判你油锅一千年。”
对斯大林说:“肃反、劳改营、乌克兰大饥荒,火焰刑两千年。”
轮到毛泽东,撒旦皱眉,翻了很久的卷宗,忽然面露惶恐,站起身来:
“对不起,是我多嘴了。毛主席,不好意思,地狱这边还是您说了算。”
過去 20 年的社交媒體巨獸給了一個很好的警示和經驗,因此面對 AI,除了好的,我們也更想問:那壞的呢?
這篇新書作者的訪談,很精彩,作者是第一位採訪 OpenAI 的記者,也有工程師的專業背景。
對於「機器要“喝”乾淨的水,人要“洗”髒數據」那一段,特別有感;以及 AI 軍備競賽所帶來的資源排擠效應,最終我們也許都意識到:「他(人)們越來越失去對技術的控制,他們不再過著一種技術為他們服務的生活,而是感覺他們在為技術服務」。
「如果我們現在都能意識到,我們實際上在塑造AI的未來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我認為我們可以在十年後擁有一個非常不同的世界」。
"訪談|郝珂靈:OpenAI建立了AI帝國,但歷史上帝國都會崩潰"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1047556
前終院海外法官開腔因國安法放棄續任 指基本法已被凌駕 政府反駁「有違事實」
https://bit.ly/3Gr5WjV
《鸡蛋bot|公益人坚果兄弟、郑宏彬遭榆林警方行拘20日,曝光环保问题属寻衅滋事?》
我很認同『我們要先學會當人,才能當一個台灣人』這個史明提醒我們,追求政治實踐的過程中,還有更重要的價值觀得放在前面,也因此還是想說的更清楚:
我覺得,要誠實不違心的面對自己和他人,才有機會區辨以下價值觀堆疊的先後順序:
對生命的關懷(對所有物種)
維護人性尊嚴(對同物種、和平)
支持良善體制(如公平、自由、民主)
族群國家認同(如台灣、原民、新住民)
政治與自身環境控制(政治參與、就業權、居住權)
以前弄不太懂心中這順序如何構成,一直到瞄到 Martha C. Nussbaum 著作 《正義的界限》中的論述,對人類與不同物種的尊嚴用了框架「能力進路(capabilities approach)」,來闡述(圖)。
是吧,我們應該不只在意政治追求,不只在意輸贏,真正關心的是尊嚴。從人類族裔、性別、身心障礙、到環境物種,弱勢關懷的基礎,是認知到即使資源相同,人們將其轉化為美好生活的能力有所差別,更遑論資源不同的人事物。
使用謊言追求福祉,則是當一個人把尊嚴放在一邊,呈現的樣貌。
Gemini Deep Research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e/2PACX-1vSd4IEXoWvONwVluwhw3LeKJEFPPKaJN8A1OM2vJUlaqCFwiz7vTC9QAqma6OjK2RGNoV4eD0qmxh-3/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