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80%8B%E4%BA%BA%E6%88%90%E9%95%B7

GripNewsGripNews
2025-10-08

🌘 給初學者的同理心指南
➤ 破除迷思,掌握理解他人的實用藝術
quarter--mile.com/empathy-for-
作者分享瞭如何從一個對同理心感到困惑和不解的人,轉變為能夠實際運用同理心來理解他人。他摒棄了將同理心視為單純情感要求或行為改變的觀點,而是提出將同理心定義為「盡力建立他人世界的精確模型以求更好理解」的實用工具。文章提供了具體的技巧,例如避免預設立場、換位思考、觀察細微之處,以及透過與不同背景的人互動來拓展視野,最終達到更有效的人際互動與減少自身挫折。
+ 這篇文章讓我重新思考了同理心的真正含義,不再認為它只是要我委屈自己或改變行為。作者的觀點很實際,很適合我這種需要邏輯支持才能改變的人。
+ 我很喜歡作者提出的「模型」概念,讓我感覺像在學習一項新技能。那些關於避免稻草人謬誤和替他人尋找最佳解釋的建議非常有用!

GripNewsGripNews
2025-10-05

🌗 我再也不想當程式設計師了:當 AI 的自信壓倒了人類的判斷
➤ 當 AI 的權威感吞噬了人類的判斷力
mindthenerd.com/i-do-not-want-
作者分享了在與 AI 互動後,對自身作為程式設計師的價值產生懷疑的經歷。他描述了 AI 如何在家中與妻子爭論時,提供了有力的論點支持妻子,又如何在工作中,面對非技術背景的客戶提出由 AI 生成的、看似專業的改善建議。這些 AI 生成的內容,因其展現出的絕對自信,往往令人難以反駁,甚至讓作者懷疑自己是否還想繼續擔任需要依賴判斷力的程式設計師。作者反思,真正的危險不在於 AI 取代工作,而是人類過度信賴 AI 的自信判斷,而將自己的思考能力交給機器。他意識到,即使是專業人士,也可能被 AI 表現出的確定性所矇蔽,忽略了質疑和深入思考的重要性。
+ 這篇文章真的說出我的心聲!我常常在開會時,被客戶用 AI 生成的報表和圖表

GripNewsGripNews
2025-10-03

🌗 社交焦慮並非追求被喜愛:而是避免被厭惡
➤ 重新理解社交焦慮:一種規避風險的策略
chrislakin.blog/p/social-anxie
本文作者克里斯·拉金(Chris Lakin)提出一個觀點,認為社交焦慮的核心並非人們普遍認為的「追求被喜愛」,而是「避免被厭惡」。作者指出,社交焦慮的行為表現,如退縮、減少社交互動、避免冒險等,若以追求被喜愛為目標,是極不明智的策略。然而,若將目標視為降低被討厭的機率,這些行為便顯得合乎邏輯。作者以金融風險規避和友誼中的反向訊號為例,闡述這種「規避風險」的思維模式。最終,作者鼓勵讀者認識到社交焦慮的真實目的,並將焦點從追求被喜愛轉移到學習接受「不被喜愛」的可能性,從而促進個人成長。
+ 這個觀點很有啟發性!我一直以為社交焦慮就是想討好所有人,沒想到反過來想,好像更能解釋自己那些看似「自毀」的行為。確實,有時候不惹人厭比受人歡迎來得更重要。
+ 作者的論證很有條理,從個人行為延伸到金融和人際關係的比喻也很貼切。關鍵在於釐清焦慮背後的真正動機,才能找到對症下藥的方法。不再執著於被喜歡

GripNewsGripNews
2025-10-03

🌘 才華源於投入:重新定義「天賦」
➤ 從鍵盤到程式碼,拆解「才華」的養成之道
xlii.space/thoughts/talent-is-
作者透過自身學習鋼琴和軟體工程的經驗,顛覆了傳統對「才華」的定義。他認為,所謂的天賦並非天生,而是長時間專注與投入的成果。文章強調,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物並持續投入,任何人都能在該領域展現卓越,進而成為眾人口中的「才華洋溢」。
+ 太受啟發了!我一直以為自己沒有音樂天分,看了這篇文章才知道,原來是投入的時間不夠。
+ 這觀點很有意思,特別是關於軟體工程師的部分,完全說中了很多人的心聲。

GripNewsGripNews
2025-10-02

🌘 職場非學堂:在組織的愚昧中求生
➤ 高績效人士的職場生存指南:看穿組織潛規則,跳脫學術思維
leadingsapiens.com/surviving-i
本文指出,學校的「努力就有回報」法則在職場上往往不適用。作者認為,組織運作不僅依賴績效,更深受心理、決策缺陷及利益衝突影響,作者將此現象稱為「組織的愚昧」。文章提供給對職場潛規則感到挫敗的高績效人士,教導他們如何在長遠的職業生涯中保持理智。核心觀點包括:將問題歸咎於愚昧而非惡意、理解組織並非純粹的績效導向,以及管理他人對自身表現的認知。此外,作者強調「呈現」比「績效」本身更重要,應策略性地定位自己的貢獻,並理解組織內部的「訊號」與「期望」與個人標準的差異,才能在職場中保持競爭力。
+ 這篇文章直擊痛點!我在職場上一直以為只要做好本分就好,沒想到被「看不見的規則」絆倒。感謝作者提醒,原來重點不只是做,還要懂得「被看見」。
+ 將職場問題歸因於「愚昧」而不是「惡意」,這個角度很有啟發性。讓我從抱怨和個人化情緒中解脫出來,

GripNewsGripNews
2025-10-01

🌘 擴展您的練習邊界:如何將生活化為訓練場
➤ 從蘇菲亞·波爾加到理查·費曼,揭示頂尖人士如何將生活細節轉化為高效率練習。
indiehackers.com/post/lifestyl
作者提出「練習邊界擴展」的概念,認為卓越表現的關鍵不在於天賦或正規訓練,而在於將日常生活融入無形的練習。透過分析多位頂尖人物的故事,如西洋棋棋手蘇菲亞·波爾加、作家喬治·歐威爾、物理學家李察·費曼、西洋棋大師巴比·費雪等,揭示他們如何將非正式的練習時段融入日常,大幅增加練習總量。文章並提供五種具體方法,協助讀者即使在尚未全心投入的領域,也能有效擴展練習邊界,提升技能。
+ 這個觀點太棒了!我一直以為自己沒天分,原來是練習方式出了問題。要試試把日常瑣事變成練習機會!
+ 「最小可行重複」這個概念很實用,感覺我真的可以把練習融入通勤或午休時間了。

GripNewsGripNews
2025-10-01

🌗 形塑我的軟體散文
➤ 塑造我軟體開發視野的關鍵讀物
refactoringenglish.com/blog/so
作者回顧了二十年來閱讀過的眾多軟體文章,並挑選出幾篇對其思維方式和職業生涯產生深遠影響的經典之作。從 Joel Spolsky 對開發者尊重的探討,到 Alexis King 關於利用型別系統提升程式碼安全性的見解,再到 Fred Brooks 對軟體本質與偶然複雜性的劃分,以及 Joel Spolsky 在使用者介面設計中對減少使用者決策的強調,這些文章不僅提供了實用的技術指導,更啟發作者深刻理解軟體開發的本質,並在求職和麪對技術變革時保有清晰的判斷力。
+ 這篇文章列出的經典軟體文章實在太有價值了!特別是「Parse, don’t validate」的概念,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實際專案中應用。
+ Fred Brooks 的「No Silver Bullet」至今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AI 雖然厲害,但處理『本質複雜性』這件事,人類的智慧仍不可或缺。

GripNewsGripNews
2025-09-29

🌘 摩擦是成長的必要條件
➤ 在便利性浪潮中,刻意製造摩擦以激發潛能
jameelur.com/blog/overcoming-f
本文探討了科技進步,特別是像 ChatGPT 這類 AI 工具,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可能扼殺人類的創造力和成長潛力。作者認為,過去人們必須克服系統中的各種摩擦纔能有所進步,這種過程有助於培養能力和記憶。然而,過度的便利性,例如 AI 協助寫作,會讓人們逃避學習和犯錯的機會,阻礙個人成長。作者強調,雖然 AI 工具無法避免,但我們應有意識地為自己製造「摩擦」,刻意選擇更具挑戰性的途徑,以保持個人成長和創造力,而非完全依賴便利的科技。
+ 說得太好了!完全同意 AI 帶來的過度便利會讓我們失去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開始嘗試減少依賴手機搜尋,多花點時間記憶。
+ 這篇文章點醒了我。我一直覺得學習新事物越來越難,原來是科技讓我太安逸了。是時候找回克服困難的勇氣了!

GripNewsGripNews
2025-09-28

🌘 猶豫是否該完成某事?請先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 軟體工程師的專案終結指南:別讓「閃閃發光的新點子」阻礙你完成現有成果
cassidoo.co/post/questions-whe
身為一位軟體工程師,作者分享了當初規劃新點子、卻又對舊專案感到猶豫時,發展出一套自我檢視的問題清單。透過這份清單,能幫助釐清專案的價值與個人目標的契合度,進而做出是否繼續投入、放手,或重新點燃初衷完成專案的決定。這套「心理審計」法有效協助作者更精準地推進有意義的專案。
+ 這篇文章太貼切了!我常常陷入這種「想做新的,但舊的還沒做完」的困境,這些問題點醒了我。
+ 問對問題真的能改變一切。我會試試看用這份清單來審視我的個人專案,希望也能幫助我推進。

GripNewsGripNews
2025-09-27

🌗 每日日記、習慣與任務應用程式,真正有效
➤ 告別無效嘗試,一站式實現你的理想生活
three-cells.com
這款「每日日記、習慣與任務」應用程式由一位曾嘗試過無數方法的開發者打造,旨在幫助使用者真正落實每日計畫。它整合了日記、習慣追蹤和任務管理三大核心功能,以極簡設計和直觀操作,讓使用者能輕鬆理解自我、養成習慣並完成任務,告別過往頻繁更換工具的困擾,建立起可持續的生產力系統。
+ 用了這麼多生產力工具,這個APP簡直是救星!介面乾淨,功能精簡卻到位,終於找到一個讓我每天都願意用的了!
+ 我最喜歡它沒有過多的花俏功能,專注於日記、習慣和任務這三件事,而且追蹤習慣的方式很有趣,讓我很有動力繼續下去。

GripNewsGripNews
2025-09-23

🌗 九十年來的九點領悟
➤ 一位九旬智者的人生洞見
edwardpackard.com/wp-content/u
作者愛德華·派卡德回顧九十年人生,深刻反思過去常因缺乏基本原則而偏離正軌,並慶倖幸運地避開了災難。他將這些寶貴的經驗歸納為九點,旨在幫助讀者避免重蹈覆轍。本文首先闡述了「自我建構」的重要性,強調結合道德準則的個人認同才能建立真正的完整與自信。接著,作者呼籲讀者保持「覺醒與警覺」,避免因心智遲鈍而做出錯誤判斷,引用歷史事件與文學例子說明瞭此點的嚴峻性,並提出透過「成為佛陀」來達成。最後,探討了「考慮他人想法與感受」的必要性,說明瞭同理心與認知理解在人際互動中的關鍵作用,作者以自身經歷闡述了忽視這一點所帶來的負面後果。
+ 這篇文章提醒了我,人生中許多問題都源於缺乏對自己和他人足夠的認知。作者的坦誠和哲學引經據典讓人受益匪淺。
+ 『自我建構』和『保持覺醒』這兩點尤其發人深省。我們常常像個『夢遊者』,需要時刻警

GripNewsGripNews
2025-09-18

🌘 重讀經典:挖掘書本的深層價值
➤ 為何你應該放下追逐新書的衝動,重拾那些曾觸動你的文字
maxgirkins.com/writings/on-rer
本文探討了重讀書籍的重要性,不僅是為了加深對既有知識的理解與鞏固,更是為了從全新角度發現過往忽略的細節與體悟。作者認為,初次閱讀時,我們可能因分心或閱歷不足而未能全然吸收書中精華,而每一次重讀,都如同獲得一次新的學習機會,能映照出個人在時間長河中的成長與轉變。此外,重讀一本喜愛的書也能帶來心靈上的慰藉,提供暫時逃離現實生活的空間,作者鼓勵讀者放下追逐新知的壓力,重拾舊愛,享受閱讀的樂趣與心靈的沉澱。
+ 這篇文章太及時了!我一直覺得讀完一本好書就該繼續下一本,沒想到重讀的好處這麼多,尤其看到「映照出個人成長」這點,很有啟發。
+ 終於有人為「老是重讀同一本書」辯護了!我一直很享受重讀帶來的熟悉感和溫暖,這篇文章讓我知道,這不只是逃避,也是一種有意義的學習方式。

GripNewsGripNews
2025-09-14

🌗 你是思考緩慢的人。接下來怎麼辦?
➤ 擁抱你的思考節奏,找到致勝策略
chillphysicsenjoyer.substack.c
作者坦承自己思考速度較慢,並分享瞭如何運用這個特質而非對抗它,最終在生活和事業上取得與思考敏捷者相當的成就。文章探討了慢思考的本質,並提出透過策略性思維、選擇適合的環境與任務來補償,進而發揮慢思考優勢的方法。
+ 這篇文章寫得真好,讓我這個同樣覺得自己反應慢的人,找到了新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特質。
+ 很有啟發性!作者提到的『策略性思考』和『選擇適合的任務』,正是我一直以來也在摸索的方向。

GripNewsGripNews
2025-09-12

🌗 成為那個做該做之事的人
➤ 從信念的重塑到行動的落地:一場深刻的自我蛻變
fredrivett.com/2025/09/10/beco
作者分享了他如何從一個對健身嗤之以鼻的書呆子,轉變為一個每天堅持健身的人。他闡述了信念的轉變如何影響自我認同和行為,並強調透過持續的行動來投票,逐步建立新的自我形象,最終實現「人們就是這樣做這些事的」。這是一個關於透過有意識的選擇和日復一日的微小行動,來重塑個人身份的旅程。
+ 這篇文章讓我對自己的惰性有了新的認識,原來改變真的可以從每天的小小選擇開始!
+ 很受啟發。原來不斷為理想的自己「投票」,真的能讓內在的自我認同逐漸改變。

GripNewsGripNews
2025-09-02

🌖 嘗試喜歡事物:一份探索人性與自我認知的指南
➤ 重新定義你的喜好,發掘內在的無限可能
dynomight.net/liking/
作者分享了一套獨特的個人成長方法,鼓勵讀者嘗試去喜歡那些原本不喜歡的事物,無論是食物、音樂、人際關係或生活處境。透過改變認知和敘事,作者成功地調整了自己對某些事物的感受,並探討了自我認知偏差、文化影響力以及改變難度的極限。最終,作者總結出,雖然我們無法控制所有外在情況,但我們能極大程度地影響自己對這些情況的體驗。
+ 這篇文章提供了一個很有趣的觀點,改變對事物的看法,竟然可以影響這麼多。我決定試試看,先從我不愛的西蘭花開始。
+ 雖然作者舉了很多例子,但我還是覺得有些東西就是不喜歡,硬要喜歡反而很痛苦。不過,關於自我認知的部分倒是很有啟發。

GripNewsGripNews
2025-08-30

🌗 我在 Splunk 入職的失敗經驗
➤ 職涯晉升之路的警世寓言
people-work.io/blog/my-failure
作者分享了他在 Splunk 入職初期,因未能清晰定義成功標準、過度急躁以及缺乏與上級的有效溝通,導致未能獲得預期中的晉升。文章強調了理解公司文化、謹慎處理變革以及與關鍵人物建立良好關係的重要性,並建議新進員工應多觀察實際行動而非僅聽信言辭。
+ 這篇文章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入職初期真的很容易因為太想表現而犯錯。
+ 學到很多,特別是關於如何定義「成功」以及與主管溝通的技巧,非常實用。

GripNewsGripNews
2025-08-23

🌘 探討「奢華地毯效應」:當抽象價值超越實際需求
➤ 抽象思維的誘惑與現實的考驗
epan.land/essays/2025-8_FancyR
作者透過「奢華地毯效應」的概念,探討人們在基本需求滿足後,為何會轉而追求抽象概念的價值,進而引發一種逃避實際問題的兩難。文章以個人經驗為例,從購置昂貴地毯的經歷,延伸至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包括頂尖學府學生的生活態度,以及科技資本家與勞動者的價值觀差異,最終強調了連結理想與現實、擁抱不確定性以及付諸行動的重要性。
+ 這篇文章很有啟發性,讓我反思自己是否也陷入了「奢華地毯效應」,過度沉溺於抽象的規劃而忽略了實際的執行。
+ 作者的經歷很貼切,尤其是在反思自身「個人收藏」的部分,很真實地呈現了人們在虛擬與現實之間擺盪的狀態。

GripNewsGripNews
2025-08-14

🌘 關於在網路上書寫:為何、如何以及為何你應該開始
➤ 釋放你的觀點,連結你的世界:網路寫作的全面指南
benkuhn.net/writing/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網路上寫作的根本原因與實踐方法。作者強調,寫作不僅能拓展人脈、深化現有友誼,更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文章提供了具體步驟,包含建立習慣、發想主題、實際撰寫、架設部落格,以及吸引讀者。作者鼓勵讀者放低對「有趣」的標準,專注於持續產出和接收回饋,透過不斷練習來提升寫作技巧和影響力。
+ 寫得真好!我一直猶豫要不要開始寫部落格,這篇文章給我很大的啟發,特別是關於「門檻比你想像的低」的部分,讓我敢於踏出第一步。
+ 作者的建議非常實用,而且舉例也很到位。我喜歡他強調「回饋循環」的重要性,這確實是持續進步的關鍵。

Client Info

Server: https://mastodon.social
Version: 2025.07
Repository: https://github.com/cyevgeniy/lm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