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6%AD%B7%E5%8F%B2

GripNewsGripNews
2025-10-13

🌘 皮科的煉獄:一場關於文藝復興與個人認同的辯證
➤ 從「成仙」的野望到「死亡之吻」的幻滅
lrb.co.uk/the-paper/v47/n18/er
本文深入探討了文藝復興時期重要人物喬瓦尼·皮科·德拉·米蘭多拉(Giovanni Pico della Mirandola)的一生及其思想。作者首先回顧了皮科年少時企圖在羅馬上演「成仙」戲碼的雄心壯志,他計畫透過九百條命題的艱深論述,最終達到與神合一的「死亡之吻」。然而,此計畫因被羅馬教廷視為異端而受挫,皮科的人生也因此充滿了逃亡、監禁與最終的不明猝死。文章進一步解析了皮科的學術成就,特別是他對猶太卡巴拉等神祕學的鑽研,並挑戰了傳統學界將皮科及其《論人的尊嚴》視為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典範的觀點。作者認為,《論人的尊嚴》實際上旨在摧毀個人認同,追求與「太一」的融合,這與普遍認為的文藝復興強調個人價值的精神相悖。文章質疑,這是否反映了我們對文藝復興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 our entire concept of the Rena

2025-10-13

自特洛伊木馬以來最巧妙的偽裝:一件蘇聯藝術品,如何監聽美國七年之久?

BBC News 中文 2025-10-13 07:55:00 CST
1945年,蘇聯將竊聽器「金唇」藏於贈與美國大使的國徽雕刻。此裝置無須電力,成功潛伏七年,堪稱利用藝術品掩護的經典間諜行動,展現冷戰時期高超的滲透技術與心計。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59472
#俄羅斯 #歷史 #藝術 #間諜 #金唇 #俄國 #美蘇冷戰 #監聽 #冷戰 #蘇聯 #竊聽 #美國

GripNewsGripNews
2025-10-12

🌗 1776年,湯瑪斯·潘恩為反抗君主與保持質疑精神樹立了最佳論據
➤ 跨越時空的質疑精神:湯瑪斯·潘恩如何啟迪反抗君主制的思想
theconversation.com/in-1776-th
本文探討了美國開國元勳湯瑪斯·潘恩在其著作《常識》中,如何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倡導獨立、批判君主制,並鼓勵大眾保持質疑精神。作者認為,潘恩的論點至今仍具啟發性,強調個人自由、質疑權威,以及反對世襲特權的重要性。文章回顧了潘恩的生平及其思想的淵源,並解析了他如何運用簡潔而有力的筆觸,引導讀者從歷史證據出發,理性思考君主制的弊端。潘恩不僅攻擊了國王本身,也批判了那些甘於被奴役、犧牲後代自由的羣體。
+ 湯瑪斯·潘恩的思想真是太有遠見了!《常識》至今仍是反對專制、追求自由的經典。
+ 這篇文章讓我重新認識了湯瑪斯·潘恩,他不僅是革命家,更是偉大的思想家,鼓勵我們獨立思考。

GripNewsGripNews
2025-10-11

🌘 學習 Turbo Pascal:VHS 原始發行影片系列現已登陸 YouTube
➤ 重溫經典:Turbo Pascal VHS 教學影片的 YouTube 數位化之旅
youtube.com/watch?v=UOtonwG3DXM
這是一系列關於 Turbo Pascal 程式設計的教學影片,最初以 VHS 錄影帶形式發行,如今已在 YouTube 上提供。內容涵蓋了學習 Turbo Pascal 所需的一切知識,為有興趣的學習者重現了這款經典程式語言的學習資源。
+ 太棒了!我當年就是用 Turbo Pascal 學程式設計的,看到這些影片真是勾起了好多回憶。感謝分享!
+ 請問這系列影片內容是否涵蓋了物件導向的部分?我很想了解 Turbo Pascal 在這方面的實現。
Pascal

GripNewsGripNews
2025-10-11

🌘 從迷人老照片看世界貿易中心(1966-1979):建造中的紐約地標
➤ 穿越時空的建築史詩:世界貿易中心的誕生與歲月
rarehistoricalphotos.com/twin-
本文透過一系列珍貴歷史照片,回顧了1966年至1979年期間世界貿易中心(WTC)從規劃到建造的過程。這項由大衛·洛克斐勒推動的計畫,旨在透過商業設施和都市更新來振興紐約市一度沒落的區域。計畫歷經選址爭議、建築師遴選,最終由明村的Yamasaki建築師事務所操刀設計。WTC不僅創造了新的商業空間,也透過填海造陸拓展了哈德遜河岸。建造過程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工程挑戰,包括使用がスラリー壁(slurry walls)等創新技術。完工後,WTC成為曼哈頓下城的重要地標,提供了龐大的辦公空間、零售中心及交通樞紐,儘管其現代主義建築風格曾引發爭議,但仍深刻影響了紐約天際線,直至2001年遭受恐怖攻擊而毀。
+ 這些老照片真是太棒了!看到世界貿易中心從一片工地變成摩天大樓,感覺非常震撼。也讓我們瞭解

GripNewsGripNews
2025-10-10

🌘 世界最古老的書寫系統:楔形文字書寫入門
➤ 一窺泥板上的古老智慧:楔形文字的入門指南
openculture.com/2025/09/how-to
本文介紹了倫敦大學學院教授兼大英博物館楔形文字專家歐文·芬克爾(Irving Finkel)如何透過博物館的豐富藏品,引導大眾認識並學習楔形文字。文章指出,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書寫系統,其書寫方式是利用蘆葦筆尖在黏土板上壓印出直、橫、斜三種基本筆畫組合而成。儘管機械操作看似簡單,但要精通此係統需數年苦讀。文章同時連結到相關資源,鼓勵有興趣者進一步研究,並提到芬克爾教授因一次偶然的楔形文字接觸,進而創作了一本恐怖小說。
+ 這篇文章很有趣,不過關於日文漢字是音節文字的說法有誤,日文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纔是音節文字。
+ 每次看到這種介紹古老語言或文字的文章,都覺得很佩服那些願意投入時間去研究和解讀的專家們。希望有機會也能親自體驗一下。

GripNewsGripNews
2025-10-07

🌘 Windows 3.1 在 Windows 95 虛擬機器中的運行
➤ 揭開 Windows 95 運行舊版 Windows GUI 的技術細節
geoffchappell.com/notes/window
本文探討瞭如何在 Windows 95 的 MS-DOS 提示字元中運行 Windows 3.1 的圖形使用者介面 (GUI)。作者回憶了 1995 年的經歷,當時他發現 Windows 95 的前身版本可以透過某種技巧讓 Windows 3.1 的 GUI 在 MS-DOS 提示字元下作為 DOS 程式運行,而無需複雜的設定。文章透過一張舊螢幕截圖證實了這一點,該截圖顯示了 Windows 95 的實際工作環境中,一個 MS-DOS 提示字元視窗內運行著 Windows 3.1 的程式管理員。作者質疑了微軟關於此功能僅為短期存在的說法,並深入探討了當時 DOS 與 Windows 之間複雜的關係以及作業系統的定義。
+ 這篇文章勾起了我對早期 Windows 系統的回憶,沒想

GripNewsGripNews
2025-10-07

🌘 透過宜家家居目錄穿越時光:1951-2021年回顧
➤ 一窺歷年宜家目錄,見證居家設計與生活風格的七十年變遷
ikeamuseum.com/en/explore/ikea
宜家家居博物館(IKEA Museum)將1951年至2021年的瑞典版宜家家居(IKEA)目錄數位化,讓大眾得以一窺這份長達七十載的印刷品如何反映不同年代的居家設計趨勢與生活樣貌。從創辦人英格瓦·坎普拉(Ingvar Kamprad)親自撰寫內文的早期,到七〇年代的叛逆風格,再到二〇〇〇年代的精簡設計,目錄始終是時代精神的縮影。這次的數位典藏不僅提供了回溯歷史的機會,也讓全球都能輕鬆接觸到宜家的品牌故事與懷舊時光。
+ 這真是太棒了!我一直很好奇早期的宜家產品和風格,能夠一次看到這麼多過去的目錄,勾起好多回憶!
+ 數位化讓保存和分享變得容易,希望未來也能看到更多其他國家的目錄版本。

GripNewsGripNews
2025-10-06

🌘 Dempster 垃圾車的演進:從建築工地到城市衛生改革
➤ Dempster Dumpster:改變城市衛生的革命性發明
classicrefusetrucks.com/albums
本文追溯了 Dempster Dumpster 的起源與發展,這項發明徹底改變了廢棄物處理方式。創始人 George Roby Dempster 最初將其應用於建築工地,透過液壓吊桿和可傾倒的儲存桶來搬運和傾倒廢棄物。隨著城市衛生問題日益嚴重,Dempster 的裝置成為解決方案,尤其是其附帶大型密閉式容器的系統。 Knoxville 成為首個引入此係統的城市,顯著降低了收集成本並改善了市容。Dempster 的公司不斷創新,推出了更強大的吊桿和多樣化的容器設計,包括「衛星」系統,最終使「Dumpster」成為垃圾儲存容器的代名詞,並對現代垃圾處理產生了深遠影響。
+ 這真是個了不起的發明!以前的垃圾處理方式聽起來真是太糟糕了。
+ 從建築工地到城市衛生,這項發明擴展得太廣泛了,真是令人驚嘆!

GripNewsGripNews
2025-10-06

🌗 麥金塔先生:一段關於創意、妥協與軟體彩蛋的往事
➤ 從賈伯斯的奇想,到軟體彩蛋的彈性實現
folklore.org/Mister_Macintosh.
這篇文章回溯了蘋果公司在開發原始麥金塔電腦時期,一段饒富趣味的軟體設計構想。史蒂夫·賈伯斯曾異想天開地提出「麥金塔先生」這個神祕角色,他會在使用者下拉選單時偶爾出現並眨眼消失,營造一種難以捉摸的互動體驗。儘管這個點子因 ROM 空間不足未能直接實裝,但開發者 Andy Hertzfeld 巧妙地設計了一個名為「MrMacHook」的軟體鉤子,允許開發者在選單介面中植入自訂功能。這段經歷不僅展現了早期麥金塔團隊的創意火花,也體現瞭如何在資源限制下,透過彈性的軟體架構來實現意想不到的功能,甚至催生了後續的開發者以此為靈感進行各種有趣的實驗。
+ 這真是個令人驚嘆的故事!能一窺賈伯斯那充滿想像力的腦袋,以及開發者如何克服技術限制將奇思妙想變成可能,真的非常有趣。MrMacHook 的設計真是巧妙。
+ 我當年看到 MrMacHook 的符號時,就一直很好奇它的來源,

2025-10-06

天使製造者:奧匈帝國時期的匈牙利村莊,數百名男子被妻子毒殺的故事

BBC News 中文 2025-10-06 07:56:00 CST
1911至1929年間,匈牙利納吉雷夫村爆發連環毒殺案。在助產士法澤卡斯主導下,數十名婦女以砒霜毒殺丈夫等男性,藉此掙脫家暴與不幸婚姻。此案被稱為「天使製造者」,反映當時社會對女性的壓迫。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59199
#包辦婚姻 #歷史 #謀殺 #匈牙利 #奧匈帝國 #家暴 #毒殺 #砒霜 #納吉雷夫

GripNewsGripNews
2025-10-05

🌘 QNX 作業系統:從微核 UNIX 的演進談起
➤ 探索 QNX 的誕生與早期發展歷程
abortretry.fail/p/the-qnx-oper
本文追溯了 QNX 作業系統的起源與發展,由 Gordon Bell 和 Dan Dodge 在滑鐵盧大學時對即時系統的研究開始。他們創立 Quantum Software Systems 後,基於早期對 Thoth 系統的經驗,開發了 QUNIX,這是首個為 IBM PC 設計的微核即時作業系統。歷經版本迭代與商標更名(因與 UNIX 相似),QNX 逐漸成熟,支援多使用者、多任務,並具備網路透明性,成為工業和嵌入式領域的重要作業系統。
+ 這篇文章深入介紹了 QNX 的早期歷史,對於瞭解微核系統的演進非常有幫助。
+ 文末提到 QNX 1.20 的功能細節,顯示出其在早期就已具備不少現代作業系統的雛形,令人印象深刻。

GripNewsGripNews
2025-10-04

🌘 克里特船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混凝土拖船與駁船
➤ 解開混凝土船舶建造之謎:從一戰的「克里特船隊」到二戰的駁船
thecretefleet.com
本文深入探討了「克里特船隊」,一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之後建造的英國混凝土船舶計畫。網站「The Crete Fleet」提供了一個詳盡的線上百科全書,記錄了這些獨特船隻的歷史、技術細節及現況。文章介紹了作者的研究動機,源於對英國一戰混凝土船「Cretegaff」的發現,並延展至對二次大戰的混凝土駁船以及美國在兩次大戰期間建造的混凝土船舶的研究。網站包含豐富的照片、影片,並著重於釐清圍繞這些混凝土船的歷史迷霧與都市傳說,提供基於事實的詳細敘述。
+ 這網站太棒了!我從來不知道有這種用混凝土做的船,而且還能開!作者的研究非常詳盡,照片也很多,讓我大開眼界。
+ 對於想了解二戰時期英國混凝土駁船的歷史,這裡提供了非常紮實的資料,不像網路上其他地方充斥著不實的傳言。作者很用心在考證。

GripNewsGripNews
2025-10-03

🌗 銅器工匠的實驗或促成了鐵器時代的開啟
➤ 古銅器工匠的無心之舉,竟為鐵器時代鋪平道路
archaeology.org/news/2025/09/3
一項發表於《考古學》雜誌的新研究指出,公元前一千年前,古格魯吉亞(Georgia)地區的銅器冶煉工匠,在煉銅過程中無意間使用了氧化鐵作為助熔劑,這項實驗性的做法可能無意間引導了鐵器時代的到來。研究人員重新檢視了 1950 年代在 Kvemo Bolnisi 遺址發現的材料,發現當時的冶煉者並非煉鐵,而是透過添加氧化鐵來提高銅的產量,此舉顯示了他們對鐵氧化物特性的理解與實驗精神,對後來的金屬技術發展可能產生了深遠影響。
+ 這項發現太令人驚奇了!從未想過鐵器時代的開端與銅器工匠有關,這完全顛覆了我對金屬技術發展的認知。
+ 我很好奇,他們當時是如何理解這種「額外」材料(氧化鐵)的?這項實驗的具體過程是否還有更多細節?

GripNewsGripNews
2025-10-03

🌘 琥珀之屋:失落的八大奇蹟與重生
➤ 從失落到重生的世紀傳奇
en.wikipedia.org/wiki/Amber_Ro
琥珀之屋,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是一座在18世紀於普魯士打造、以琥珀鑲板、金箔和鏡子裝飾的皇家房間。它最初安設於柏林,後由普魯士贈予俄羅斯沙皇彼得大帝,並在葉卡捷琳娜宮擴建。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房間被納粹德國軍隊拆卸並運往柯尼斯堡,但其後下落不明,成為歷史謎團。自1979年起,俄羅斯開始重建工作,並於2003年在葉卡捷琳娜宮成功重現其昔日光彩。
+ 這真是令人嘆為觀止的歷史故事!琥珀之屋的華麗與失落都充滿戲劇性。
+ 重建工作肯定耗費了無數心力,能親眼見到「世界第八大奇蹟」重現真是太幸運了。

GripNewsGripNews
2025-10-03

🌘 英格蘭如何遺失了首位國王的遺骸
➤ 被遺忘的統一者:探尋英格蘭首位國王埃塞爾斯坦的歷史真實
bbc.com/future/article/2025092
本文探討了英格蘭首位國王埃塞爾斯坦(Æthelstan)的歷史定位問題。儘管他統一了英格蘭並奠定了國家雛形,但他的重要性卻隨著時間被歷史洪流所淹沒,甚至被後來的君主如阿爾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所掩蓋。作者藉由埃塞爾斯坦即將迎來加冕一千一百週年之際,呼籲重新認識這位君主,並指出他所建立的英格蘭並非如某些觀點所認為的單一文化,而是多元融合的社會,這對理解「英格蘭人」的定義具有深遠意義。
+ 我對埃塞爾斯坦的歷史貢獻感到驚訝,一直以來都只聽說過阿爾弗雷德大帝,這篇文章讓我對英格蘭的早期歷史有了新的認識。
+ 這篇文章挑戰了關於早期英格蘭文化的刻板印象,強調了其多元性,這點非常重要,尤其在當前一些極右翼思潮的背景下。

GripNewsGripNews
2025-10-02

🌘 字母中的奇特一員:yogh 的興衰及其對英語拼寫的影響
➤ 一窺英語拼寫亂象的歷史淵源
deadlanguagesociety.com/p/hist
本文探討了中世紀字母「yogh」的興衰,解釋了這個如今已消失的字母如何影響了現代英語拼寫的複雜性。作者追溯了字母「g」在古英語和諾曼征服後的演變,以及「yogh」作為「g」的變體,如何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發音——類似「y」的音和已消失的喉音。最終,該字母被「gh」序列取代,成為現代英語中「gh」拼寫混亂的根源之一。
+ 這篇文章深入淺出地解釋了為什麼英語拼寫如此難懂,yogh的故事很有趣!
+ 原來「gh」的亂象跟一個失傳的字母有關,學到了新知識,感謝作者!

GripNewsGripNews
2025-10-02

🌘 世界上最常見的手術:白內障手術的古今演進與未來挑戰
➤ 從印度古法推移晶狀體到現代微創手術,再展望普及化之路
asimov.press/p/cataracts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白內障手術的歷史發展,從古代印度蘇胥如塔(Sushruta)醫師時期透過「壓迫術」(couching)將混濁的晶狀體推移到眼後,以恢復部分視力,到現代僅需20分鐘、成功率超過95%的精細手術。文中指出,儘管現代手術技術已臻成熟且相對經濟實惠,但全球仍有數百萬人因白內障而失明,尤其在低收入國家。因此,除了持續精進手術技術,擴大手術的可及性,纔是達成全體人類視覺健康的關鍵下一目標。
+ 從歷史的角度看手術的演變真是太令人驚嘆了!古代醫師的智慧和毅力令人佩服。
+ 文章點出了一個重要問題:技術進步不等於成果普及。希望未來能有更多資源投入,讓所有需要手術的人都能看得見。

2025-10-02

《東亞大競逐1860-1910》:夾在日俄兩國之間,大韓帝國該如何斡旋?

精選書摘 2025-10-02 20:00:00 CST
韓國問題是日俄戰爭爆發的主因,也是日本在和談中的首要目標。儘管高宗仍希望在割讓外交主權之餘維持名義上的獨立地位,但完全佔據優勢,也事先獲得英、美認同的日本,只打算全面接管大韓帝國。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59064
#樸茨茅斯條約 #歷史 #伊藤博文 #明治天皇實錄 #東亞大競逐1860-1910 #大韓帝國 #書摘導購 #席拉・賈格 #日俄戰爭 #朝鮮半島

2025-10-02

《野史未必假》:名將魏延真的有「謀反」蜀漢?恐怕劉備第一個就不同意

精選書摘 2025-10-02 20:00:00 CST
在真實歷史上,魏延是獨當一面的將軍,是北伐的重要助手,更是蜀漢後期當之無愧的軍界大老。向來忠誠可靠、功勳卓著的魏延為什麼要謀反?就算他要謀反,為什麼不北上投奔曹魏,或者擁兵自重、割據漢中,反而是一邊為自己喊冤一邊往成都跑?那不是自投羅網嗎?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59067
#北伐 #歷史 #楊儀 #蜀漢 #書摘導購 #諸葛亮 #魏延 #王磊 #野史未必假

Client Info

Server: https://mastodon.social
Version: 2025.07
Repository: https://github.com/cyevgeniy/lm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