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9%86%AB%E7%99%82%E7%A7%91%E6%8A%80

GripNewsGripNews
2025-11-11

🌘 我花了不到24小時,就逆向工程解碼了我的血壓計通訊協定
➤ 從USB接口到數據解碼:解鎖血壓計的祕密
james.belchamber.com/articles/
作者在接種流感疫苗後,被藥師建議進行24小時血壓監測。雖然設備沒有直接提供資料讀取功能,但作者發現設備上的micro-USB接口,並決定深入研究其通訊協定。他首先嘗試在Linux環境透過軟體讀取資料,但未能成功,遂轉而使用Windows虛擬機。在虛擬機中,他得以成功讀取血壓計數據,但為了避免每次都開啟虛擬機,他決定透過Wireshark擷取USB通訊流量,以逆向工程解碼數據格式。經過一番努力,他成功辨識了封包中血壓、心率及其他關鍵數據的編碼方式,儘管時間緊迫,他仍從中獲得了寶貴的逆向工程經驗,並學到了「正常血壓」和「白袍高血壓」等醫學知識。
+ 這篇文章太厲害了!居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逆向工程出穿戴裝置的協定,而且還是在Linux底下作業,真的很佩服作者的技術

2025-11-08

眼部植入物幫助盲人重新閱讀,為「地圖樣萎縮症」患者帶來希望

BBC News 中文 2025-11-08 12:00:00 CST
新型視網膜植入物可助「地圖樣萎縮症」盲人患者重拾閱讀能力。此項突破性技術結合微晶片與特製眼鏡,為晚期黃斑部病變的治療帶來希望。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60271
#黃斑部病變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失明 #視網膜植入物 #地圖樣萎縮症 #人工視覺 #Prima #科學 #醫療科技 #視網膜

2025-10-28

「她將如何餵養孩子?」 一個失去雙手的媽媽,催生出的AI義肢革命

julia 2025-10-28 15:17:00 CST
巴基斯坦社會企業 Bioniks 運用 AI 技術,打造價格實惠的仿生義肢。此創新方案大幅降低成本,為全球中低收入國家的殘障人士提供支持,協助他們重獲新生,創造更具包容性的世界。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60379
#人工智慧 #Bioniks #仿生義肢 #社會企業 #醫療科技 #科技 #Ayesha Zulfiqar #Social Enterprise World Forum #2025 社會企業世界論壇

GripNewsGripNews
2025-10-25

🌗 失明者透過視網膜植入物重見光明
➤ 科技之眼,點亮失落的世界
go.nature.com/48JVwrv
一項突破性的研究顯示,植入電子眼的人工視網膜裝置,已成功為因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而失明的患者恢復了部分視力。這項臨牀試驗讓80%的參與者在植入一年後,視力獲得了臨牀上的顯著改善,其中許多人得以重新辨識字母、單詞,並改善日常生活功能。此裝置為無線、光伏供電,搭配特製眼鏡使用,儘管需要數月的密集訓練,但為乾性AMD患者帶來了重見光明的希望。
+ 這真是太令人振奮的消息了!希望這個技術能盡快普及,幫助更多失明的朋友。
+ 能夠將科技應用於恢復失明者的視力,這代表著醫學的巨大進步。

GripNewsGripNews
2025-10-21

🌘 驗血揪出50種癌症 新技術成果振奮人心
➤ 驗血新突破,早期發現50種癌症的潛力
bbc.com/news/articles/c205g21n
一項針對超過50種癌症的驗血技術,在北美進行的試驗中展現出早期診斷的巨大潛力。這項名為Galleri的測試能偵測血液中來自腫瘤的DNA片段,對於目前缺乏篩檢計畫的癌症尤為有效。試驗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癌症能在早期被發現,且準確度高,有助於提升治療成功率,進一步的研究將確定其是否能降低癌症死亡率。
+ 這項技術聽起來太棒了!希望能盡快推廣,造福更多人。
+ 雖然結果令人鼓舞,但仍需更多關於降低死亡率的實證數據。

GripNewsGripNews
2025-10-14

🌗 聚焦式超音波引領無創手術治療癌症新紀元
➤ 無須手術!超音波技術革新癌症治療方式
bbc.com/future/article/2025100
這篇文章介紹了聚焦式高頻超音波技術,特別是名為「組織碎裂術」(Histotripsy)的新型療法,如何開啟癌症治療的新篇章。此技術透過精準控制的超音波脈衝,能在不開刀的情況下破壞癌細胞,讓身體自行清除殘餘物,且恢復迅速,能有效治療肝腫瘤,並有望擴展至其他癌症。與傳統手術相比,此方法更具侵入性小、恢復期短等優勢,儘管仍有長期數據及適用範圍的待解問題,但已獲得美國FDA及英國NHS的認可,預示著非侵入性癌症治療的未來。
+ 太令人振奮了!希望這項技術能盡快普及,造福更多病患。
+ 聽起來很神奇,但對於長期療效和潛在風險還是有點擔心,期待更多研究數據。

GripNewsGripNews
2025-09-25

🌗 人工智慧尚難取代放射科醫師
➤ AI的診斷實力在醫院實境中遇瓶頸,人類放射科醫師需求仍創新高
worksinprogress.news/p/why-ai-
儘管人工智慧(AI)在診斷準確度和速度上屢屢超越人類放射科醫師,且放射學領域具備數位化、有明確標準與可重複任務的特性,看似是AI取代人力的理想場域,但現實情況卻是人力需求居高不下。此現象歸因於AI模型在真實醫院環境下的表現不如預期,且法規與保險支付對全自主AI的限制,加上AI僅能取代醫師工作的一小部分,例如與病人及同儕溝通等重要環節仍需真人處理。整體而言,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仍面臨諸多挑戰,其效益的全面發揮仍有待社會與技術的共同調適。
+ 這篇文章點出了AI在醫療領域實際應用上的盲點,我一直以為AI會很快取代很多醫生,但看起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很有意思的觀點!AI在測試數據上表現優異,但真實世界的複雜性確實難以複製。這也提醒我們,技術的進步需要與現有體系和法規逐步磨合。

GripNewsGripNews
2025-09-22

🌘 守護生命的死亡射線
➤ 遠端紫外線:讓室內空氣比飲用水更安全
worksinprogress.co/issue/the-d
本文探討了利用遠端紫外線(Far-UVC)技術來淨化室內空氣,以降低空氣傳染疾病傳播的潛力。文章回顧了歷史上水污染與疾病的防治,對比了現代空氣傳染病的嚴重性,並介紹了紫外線消毒的發展歷程,特別是254奈米UVC光的應用及其侷限性。重點闡述了新一代的222奈米Far-UVC光,它對人體無害但能有效殺滅病原體,有望像水淨化一樣,使室內空氣變得安全,顯著降低如結核病和COVID-19等疾病的傳播風險。
+ 這個技術聽起來很有前景,希望很快能普及到公共場所!
+ 過去的歷史經驗顯示,科技進步是解決公共衛生危機的關鍵。

GripNewsGripNews
2025-09-20

🌘 飛利浦推出全球首款支援原生、可設定 DICOM JPEG 與 JPEG XL 輸出的數位病理掃描儀
➤ 業界創舉:飛利浦 SGi 掃描儀實現 DICOM JPEG XL 原生輸出,開啟數位病理新紀元
philips.com/a-w/about/news/arc
飛利浦發表了其病理掃描儀 SGi,這是業界首創能夠直接輸出 DICOM 格式的 JPEG 與 JPEG XL 影像檔。此舉旨在解決數位病理影像儲存和分析的挑戰,JPEG XL 格式能將檔案大小減少高達 50%,同時維持高影像品質。透過支援 DICOM 標準,飛利浦的掃描儀有助於提升病理實驗室的工作流程效率、資料互通性,並支援人工智慧在臨牀

GripNewsGripNews
2025-09-09

🌘 太空中心肺復甦術可藉由胸部按壓機器的輔助而變得更容易
➤ 微重力下的CPR新解方:機械輔助按壓大幅提升急救效率
newscientist.com/article/24938
在微重力環境下進行心肺復甦術(CPR)極具挑戰性。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目前的太空站CPR協定要求受過訓練的人員以倒立姿勢,利用牆壁反作用力進行胸部按壓。然而,一項在模擬微重力環境下進行的研究顯示,使用機械式胸部按壓裝置,能比現行方法提供更有效且更深的按壓。研究人員在飛機進行拋物線飛行的過程中,模擬了22秒的微重力環境,並測試了三種常用於地球狹窄空間(如救護直升機)的胸部按壓機器。結果顯示,表現最佳的機械裝置能達到歐洲復甦委員會建議的至少50毫米按壓深度(實測53毫米),遠優於現行倒立法僅能達到的34.5毫米。隨著太空旅行日益普及,太空人組成更多元,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機率可能增加,因此改善太空中的CPR

GripNewsGripNews
2025-08-30

🌘 豬肺移植人體創科學先河
➤ 跨物種器官移植的里程碑,挑戰與希望並存
sciencealert.com/pig-lung-tran
一項劃時代的醫學突破,科學家成功將基因改造過的豬肺移植入一名腦死亡的患者體內,並維持了九天的運作。這項實驗不僅展現了異種器官移植的潛力,也突顯了器官排斥與患者免疫系統反應等重大挑戰。研究團隊透過精密的外科手術和藥物調整,初步克服了急性排斥反應,但後續觀察到器官水腫與抗體介導的排斥,最終實驗因組織損傷而終止。此研究為異種肺移植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方向。
+ 令人驚嘆的進展!儘管仍有挑戰,但這無疑是醫學的巨大飛躍。
+ 這種技術的倫理問題需要更多討論,但拯救生命的潛力也令人期待。

GripNewsGripNews
2025-08-26

🌗 Neuralink 首位受試者:腦晶片改變了我的人生
➤ 從癱瘓到重拾自主,腦晶片如何賦予生活新可能
fortune.com/2025/08/23/neurali
本文記錄了 Neuralink 首位腦晶片植入者 Noland Arbaugh 的親身經歷。自 2024 年接受手術以來,Arbaugh 因頸部以下癱瘓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現在能僅憑意念控制電腦、玩遊戲、甚至創辦自己的事業,重新找回了人生目標與自主性。文章也探討了 Neuralink 技術的獨特性、植入過程、以及 Arbaugh 在公開身份後所面臨的挑戰。
+ 真是太令人驚嘆了!科技的力量改變了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裡的場景,但它卻是真實發生的。
+ 雖然這項技術聽起來很棒,但我也很好奇長時間使用的影響,以及充電需求是否會帶來不便。希望 Neuralink 能持續分享更多資訊。

GripNewsGripNews
2025-08-18

🌗 一種無須雷射的 LASIK 替代療法
➤ 告別雷射,角膜塑形新紀元
medicalxpress.com/news/2025-08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創新的電機械重塑技術,有望取代 LASIK 雷射手術。此技術透過施加電場改變角膜的酸鹼值,使其變得可塑,再透過特殊設計的電極片塑造角膜的新曲率,藉此矯正視力。此方法不僅無需切開角膜,步驟更少、成本更低,且初步動物實驗顯示安全有效,具備逆轉部分角膜混濁的潛力。
+ 這項技術聽起來很吸引人!如果真的能無痛、便宜地矯正視力,將會是許多人的福音。
+ 雖然聽起來很有前景,但畢竟還在動物實驗階段,臨牀應用仍需更多時間和驗證。

GripNewsGripNews
2025-08-04

🌘 為何醫師們怨恨他們的電腦?
➤ 螢幕隔閡了醫病關係:Epic系統導入後的醫療數位化困境
newyorker.com/magazine/2018/11
本文探討了電子病歷系統(如 Epic)在醫療體系中導入後,醫師們為何普遍感到挫敗與怨恨。儘管數位化承諾能提升效率,但實際情況是,醫師們反而被困在螢幕前,花費大量時間處理軟體操作,導致與病患的互動時間減少,並引發嚴重的職業倦怠。文章從醫師參與電腦訓練的親身經歷,到軟體導入初期的混亂、技術問題、跨部門協調的複雜性,以及最終導致的醫護人員身心健康惡化,層層剖析了問題的根源。
+ 這篇文章太寫實了!身為醫護人員,我完全能體會那種被電腦綁架的無力感。
+ 終於有人說出我們的痛了!效率提升是假象,時間都被這些系統喫掉了。

GripNewsGripNews
2025-08-03

🌘 電子病歷:醫師診間的隱藏分心
➤ 從期望到現實:EHR系統如何改變醫病互動,卻也帶來新的挑戰
spectrum.ieee.org/electronic-h
本文探討了美國推動電子病歷(EHR)系統的歷程及其帶來的雙面效應。儘管政府投入了龐大資金,旨在實現醫療資訊的數位化與互通,但實務上,現行的EHR系統常因設計不良、缺乏互通性及安全漏洞,導致醫護人員負擔加重、醫療錯誤增加,甚至造成病歷外洩。文章以作者朋友的經歷為例,說明瞭EHR在提升資訊可及性方面的進步,但也指出距離總統設定的無縫互聯願景仍有漫長的路要走,並警告若未妥善整合新興科技如AI,恐讓美國醫療體系陷入更不利的局面。
+ 寫得真好!我身為醫護人員,對EHR系統的各種問題感同身受,每天花在打字和系統操作上的時間真的太多了,嚴重影響了和病人的互動。
+ 這篇文章點出了關鍵問題,政府砸了那麼多錢,結果卻是這樣。希望未來能有真正能解決問題的解決方案,而不是製造更多麻煩。

GripNewsGripNews
2025-05-16

🌕 首例個人化基因編輯療法治癒嬰兒
➤ 基因編輯的突破性進展:為罕見疾病帶來希望
nytimes.com/2025/05/15/health/
一名患有極罕見基因疾病CPS1缺陷的九個半月大的嬰兒KJ,接受了全球首例個人化基因編輯療法,目前已展現出治療效果。這項療法是為KJ量身定製,旨在修復他的特定基因突變,為其他罕見遺傳疾病的治療帶來潛在希望。
+ 「這真是太令人興奮了!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將為許多患有罕見疾病的家庭帶來福音。」
+ 「這項研究的成功證明瞭科學的力量,也讓我們對未來醫學的發展充滿期待。」

GripNewsGripNews
2025-05-11

🌖 工程師研發穿戴式心臟病發作偵測技術
➤ 即時監測技術搶救心肌梗塞黃金時間
medicalxpress.com/news/2025-04
密西西比大學團隊運用人工智慧開發微型晶片,可嵌入穿戴裝置即時分析心電圖,偵測心臟病發作速度較傳統方法快2倍,準確率達92.4%。
+ 這項技術若能量產,將徹底改變心血管疾病監測方式!
+ 希望這款裝置能儘快普及,造福更多潛在病患。

GripNewsGripNews
2025-05-08

🌘 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的探測器與拯救葛菲總統的努力
➤ 拯救總統的科技嘗試:貝爾金屬探測器的故事
scitechantiques.com/belldiscov
本文介紹了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於1881年嘗試利用金屬探測器尋找刺客子彈並拯救葛菲總統的歷史事件。文中詳細描述了貝爾設計的金屬探測器的原理、不同版本的結構,以及他在白宮進行測試的過程。同時,文章也提及了Discovery頻道的節目「白宮法醫學」中使用的探測器道具正在出售,並提供了相關的圖片和描述。儘管貝爾的努力最終未能挽救總統的生命,但他的嘗試是金屬探測器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 真是令人驚嘆!貝爾竟然在電話發明之後還致力於發展金屬探測器,充分展現了他的科學家精神。
+ 這篇文章不僅介紹了歷史事件,也讓人對早期科技發展的艱辛有了更深的瞭解。

GripNewsGripNews
2025-04-15

🌖 倫敦醫院導入AI工具篩檢皮膚癌
➤ AI 助力皮膚癌篩檢,提升效率與診斷準確度
bbc.com/news/articles/czd3ygd7
倫敦切爾西暨威斯敏斯特醫院率先採用人工智慧(AI)技術協助皮膚癌篩檢,並已獲得批准,在無需醫生診斷的情況下,直接向患者確認無癌細胞。此技術分析照片的準確度高達99%,有效縮短病患等待時間,並讓專家得以專注處理更嚴重的病例。目前已在超過20家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醫院推廣使用,並協助診斷出超過14,000例癌症病例。
+ 這真是個好消息!等待檢查的焦慮感真的讓人很受不了,如果AI能快速排除風險,就能省下很多時間和心力。
+ 雖然AI很方便,但還是希望醫生能適時介入,畢竟有些情況還是需要專業判斷。

GripNewsGripNews
2025-04-14

🌗 CURE ID應用程式讓臨牀醫師回報現有藥物的新用途|FDA
➤ 疫情期間強化COVID-19治療數據收集機制
fda.gov/drugs/science-and-rese
FDA與NCATS合作開發的CURE ID平臺,透過臨牀案例回報機制加速藥物新用途開發,特別針對COVID-19疫情強化數據收集功能。
+ 這種即時醫療數據共享模式是否能有效解決罕見疾病治療困境?
+ 資料透明度值得肯定,但如何確保患者隱私與數據正確性將是關鍵挑戰。

Client Info

Server: https://mastodon.social
Version: 2025.07
Repository: https://github.com/cyevgeniy/lm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