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iricismAndCognitiveScience

里瓣第一滇吹koncho@donotban.com
2020-08-01

后期维特根斯坦 认为,很多词并不具有单一的意义,而是一种 family resemblance。这个想法可以理解为,在 supervised learning的最后一层,一个输出单元已经不再是feature的组合,而是集合了各种features组合,其中任何一个组合的激发都会导致输出单元的激发。而这些组合在self-organized map中相邻。
#EmpiricismAndCognitiveScience

Simon knows nothingsimplesimon@donotban.com
2020-06-04

@koncho 关于第二个问题,一定要读一下康德”schema“的有趣概念,它说数字不可能是image。3可能是三个点,那100又是啥?然后数字是一个程序,也就是相加这个操作。他认为所有三角形构建/判别也有一个这样的程序,只不过描述起来更复杂(在他的”自然科学形而上学“里有对几何学概念如何构建”图形束“的程序的思想)。具体他的"schema"的概念可以读”纯粹理性批判“中A137/B176-A147/B187. 这个部分非常前卫啦。

#EmpiricismAndCognitiveScience

Simon knows nothingsimplesimon@donotban.com
2020-06-04

@koncho

康德对于primary/secondary qualities区分不存在的论述集中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4:289)Part I Note II里面。他的一个论点是,红色的“知觉”和物体造成红色知觉的原因并无相似之处,对尺寸的”知觉“和物体造成尺寸知觉的原因也并无相似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经验属性都是secondary quality。

另一方面他的想法和现代”测量“比较接近,颜色(或光色)和尺寸同样可以通过仪器测量。他这也算是对”qualia问题“的一种消解了。在概念系统(categories)中,尺寸和时间长度什么的都属于”extensive magnitude“,颜色温度什么的都属于”intensive magnitude“,两者同样可以数学化,只是前者是延伸,后者是强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者又都是primary quality。这部分可见 纯粹理性批判的A163/B203 - A176/B218,专门讲extensive magnitude和intensive magnitude。

#EmpiricismAndCognitiveScience

Simon knows nothingsimplesimon@donotban.com
2020-06-04

@koncho 推荐一本书:”Primary and Secondary Qualities: The Historical and Ongoing Debate“ By Lawrence Nolan

oxfordscholarship.com/view/10.

其中把康德和Helmholz放一起分析的那篇是我很喜欢的一位教授Hatfield(康德认知哲学专家)写的,把他们两个放在一起很有道理。也有其它关于洛克和休谟的分析。

可以私信一个邮箱,我发给你这章原文以及康德原文。(这里就是缺少一个长文功能,叹。)

#EmpiricismAndCognitiveScience

里瓣第一滇吹koncho@donotban.com
2020-05-29

#蹉跎团
#EmpiricismAndCognitiveScience
John Locke’s Primary qualities/secondary qualities:按照定义,primary qualities 对于不同的观察者是不变的。这可能是一个类似于 subjective constancy 的概念,如果把时间线上不同的自己也认为是不同的人的话。

idea的理想三角形究竟是等边的还是等腰的还是直角的?Hume(和Berkley)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无意义。三角形只是一个category,更接近现代的集合论。这个回答否定了当代人工神经网络中关于reconstruction的要求:认知能力并不需要反过来重现输入信息。

Client Info

Server: https://mastodon.social
Version: 2025.04
Repository: https://github.com/cyevgeniy/lm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