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7%A4%BE%E6%9C%83%E7%A7%91%E5%AD%B8

GripNewsGripNews
2025-10-17

🌗 以虛假訊息取勝:新研究揭示認同易被駁斥的說法與重視象徵性強度之間的關聯
➤ 當「獨立」成為堅持謬誤的遮羞布
theconversation.com/winning-wi
本研究探討為何某些人會相信且堅持那些顯然是錯誤的資訊。透過對八個國家共 5,535 名受訪者的調查,研究發現,認為 COVID-19 防治措施(如戴口罩、接種疫苗)是對「象徵性強度」與「象徵性弱點」的一種表徵,是相信疫苗和 COVID-19 相關錯誤訊息的最強預測因子。這種思維模式認為,堅持明顯錯誤的說法是一種「勝利」,能向「敵人」展示其觀點不會得逞,同時也象徵著個人對抗外部影響的獨立性。研究進一步指出,這種重視象徵性而非事實性的思維模式,與威權主義傾向、陰謀論信仰以及支持強人領導者有顯著關聯,

GripNewsGripNews
2025-09-19

🌘 人工智慧的經濟影響:跨學科、多書籍回顧
➤ 經濟學家如何解讀AI的潛在經濟衝擊,並指出未來研究的關鍵方向
kevinbryanecon.com/BryanAIBook
本文回顧了過去十二年來由社會科學家撰寫的七本探討人工智慧(AI)經濟影響的書籍。儘管這些書籍在AI作為廉價預測工具、採用中的架構障礙、資料作為經濟資產以及實施挑戰等方面提供了寶貴見解,但對於AI研究者普遍認為的變革性情境,它們提供的指導卻很少。經濟學家們在解釋如何在現有生產函數中使用AI、誰將受益以及為何受益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然而,對於政策制定者所關切的勞動力快速變動、科學發展加速、勞資結構轉變或生存風險等問題,仍需要嚴謹的建議。作者指出,儘管經濟學界正積極研究AI的各種經濟效應,但相關書籍在總結研究、闡述觀點和描繪潛在影響方面扮演著獨特角色,這也是為何評估這些書籍的價值所在。
+ 這篇文章很有啟發性,它點出了目前經濟學界在理解AI的長期和變革性影響方面仍有待加強。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相關的嚴謹研究。
+ 作者對於AI潛在影響的擔

GripNewsGripNews
2025-08-15

🌘 公平即強者「得寸進尺」的空間,心理學家發現
➤ 強權的公平尺度:集體行動下的心理學實驗
phys.org/news/2025-07-fairness
史塔佛郡大學的研究發現,擁有權力者展現公平的意願,實際上取決於他人能夠集體反抗不公平對待的難易程度。透過修改版的「最後通牒賽局」實驗,研究人員發現,當集體反抗的門檻較低時,掌權者會更傾向於公平分配資源,而無權者也較不易接受不公平的結果。研究作者強調,這顯示公平更多受外部壓力影響,而非內部價值觀,並對現實世界中限制問責的措施提出警示。
+ 這項研究非常有啟發性,讓我們更理解為何有些時候權力者會表現得比較公平,原來是我們這些「被壓迫者」的集體力量在背後起作用。
+ 實驗設計很有趣,雖然是模擬,但確實點出了關鍵。對於如何促進更公平的社會,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學視角。

GripNewsGripNews
2025-08-06

🌘 英國國家報告 | 執行摘要 - 經濟學思潮革新
➤ 檢討英國大學經濟學教育,呼籲應對21世紀挑戰
rethinkeconomics.org/resources
這份「英國國家報告」的執行摘要,由「經濟學思潮革新」組織發布,旨在檢視英國大學經濟學教育的現況,並指出其與當代社會經濟變遷脫節的問題。報告透過分析二十所大學的課程模組,發現大多數大學的經濟學教育過度強調「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而忽略了經濟體系實際運作的理解。報告特別點出,氣候變遷、社會生態議題以及歷史上的奴隸制度、殖民主義等關鍵面向,在課程內容中普遍被邊緣化,氣候經濟學的教授比例偏低,且環境損害常被視為需要市場機制定價的問題。此外,報告批評經濟學教育過度依賴主流的新古典經濟學,量化技術和孤立的學科訓練,忽略了與其他社會科學的整合,以及歷史和倫理的討論。然而,報告也肯定了SOAS和格林

GripNewsGripNews
2025-07-14

🌗 為什麼各國老化速度不同?大型研究顯示政治扮演重要角色
➤ 政治、社會及環境因素如何影響人類老化速度
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
一項橫跨四個大洲的大型研究發現,社會不平等和民主制度的衰落與加速老化有關,而教育程度則有助於延緩老化過程。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 40 個國家,161,981 名參與者的數據,並發現高血壓、聽力受損和心臟病是加速老化的主要醫療風險因素。此外,研究指出埃及和南非的族羣老化速度最快,歐洲國家則最慢。
+ 這項研究很有意義,它提醒我們健康不僅僅是生理因素,也與社會環境息息相關。
+ 令人震驚的是政治環境竟然也會影響老化速度,看來要長壽不光要注重身體健康,也要關心社會議題了。

GripNewsGripNews
2025-05-19

🌗 大型語言模型羣體中新興的社會慣例與集體偏見
➤ AI系統自主發展社會規範的潛力與風險
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
本研究探討了大型語言模型(LLM)羣體中社會慣例的自發形成,以及個體偏見和少數對抗性代理人如何影響這些慣例的演變。研究結果表明,LLM 代理人能夠在沒有明確編程的情況下,自主發展出普遍接受的社會慣例。此外,即使個體代理人本身沒有偏見,強烈的集體偏見也可能在過程中產生。更重要的是,少數具有敵意的小羣體可以通過推行替代的社會慣例來驅動社會變革,影響整個羣體。
+ 這項研究令人驚訝,它表明AI不僅能模仿人類行為,還能自發地建立自己的社會規則,這對AI安全和倫理提出了新的挑戰。
+ 很有意思的研究,說明瞭在AI系統中,需要特別注意羣體動力和潛在的偏見,避免產生對人類社會不利的規範。

GripNewsGripNews
2025-05-10

🌗 檢視:社交飲酒也是導致酒精使用障礙的常見途徑
➤ 社交飲酒的真實影響:超越個人成癮的社會問題
news.illinois.edu/review-socia
一項新的研究檢視指出,人們通常認為「典型」的酒精成癮者是獨自飲酒,但這種觀點忽略了許多嚴重酒精問題的社交起源。研究發現,人們在社交場合飲酒量通常比獨自飲酒時更多,且酒精相關的暴力、高風險性行為和過度飲酒等負面後果主要發生在社交飲酒的環境中。作者強調,過度關注獨自飲酒會忽略酒精對社會造成的更大危害,並指出社交飲酒是許多人接觸酒精的途徑,同時也可能被用來維護人際關係。這項研究也暗示,隨著其他物質如大麻逐漸被社會接受,類似的模式可能會重演。
+ 這篇文章讓我重新思考了酒精成癮的成因,以前總覺得是個人自制力不足,現在才意識到社交環境的影響真的很大。
+ 很有意思的研究,提醒我們在社交場合要更加註意自己和身邊朋友的飲酒習慣,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GripNewsGripNews
2025-04-09

🌘 哪些人對「公正」新聞不感興趣?缺乏權力的人
➤ 權力地位影響新聞偏好:弱勢羣體更傾向於尋求符合自身觀點的新聞來源。
niemanlab.org/2025/04/which-ty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相較於與自身觀點相符的新聞來源,經濟狀況較差、教育程度較低、年輕人以及女性更傾向於偏好具有特定立場的新聞。這項研究指出,缺乏權力的人可能將「公正」新聞視為現有權力結構的一部分,而有權力的人則可能將其視為一種潛在的威脅。研究基於對40個國家8萬名受訪者的調查數據,揭示了不同羣體對新聞偏好的影響因素。
+ 這項研究很有意思,解釋了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人只看自己喜歡的媒體,因為他們覺得那些媒體更能代表自己的聲音。
+ 難怪現在新聞越來越分化,原來是不同權力地位的人對新聞的需求不一樣啊!這也提醒新聞工作者要更謹慎地報導,才能獲得更多羣體的信任。

GripNewsGripNews
2025-04-02

🌗 高頻率定位數據顯示,種族影響超速罰單和罰款
➤ 數據揭示美國警方的種族歧視現象
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
一項研究利用佛羅裏達州 Lyft 駕駛員的高頻率定位數據,分析了種族對超速罰單和罰款的影響。研究發現,與白人駕駛員相比,少數族裔駕駛員在以相同速度行駛的情況下,收到超速罰單的機率高 33%,罰款金額也高 34%,顯示出明顯的歧視現象。研究並未發現事故率或再犯率可以解釋這些差異,暗示歧視可能源於對少數族裔的偏見。
+ 這項研究非常重要,它利用客觀數據證明瞭長久以來人們所擔憂的種族歧視問題確實存在於警方的執法中。
+ 令人震驚的數據!希望這項研究能促使警方進行改革,並消除這種不公平的現象。

2025-03-25

🎉恭喜香港大學文學院在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的藝術與人文學科排名中榮獲第18名!🌍🏆 這項成就反映了學院對創新、批判性思維和全球影響力的貢獻。
你知道嗎?APSAP 項目也是香港大學文學院的一部分,旨在促進跨學科的研究合作。📚🔍
🔗 了解更多: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
#人文學科 #社會科學 #學術卓越 #QS世界排名 #文學院

圖中提及香港大學文學院在QS世界大學人文學科排名中排名第18位
GripNewsGripNews
2025-03-10

🌘 研究指出霸凌者比非霸凌者擁有更多孩子
➤ 霸凌行為與生育率的關聯
phys.org/news/2025-02-bullies-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霸凌者在成年後比非霸凌者擁有更多孩子,可能與其社會優越感和資源獲取能力有關。這項研究由布洛克大學的團隊進行,並提出霸凌行為不僅影響受害者,也影響施害者的後續生活。
+ 這項研究揭露了霸凌行為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讓人深思。
+ 我希望這能引起更多人對霸凌問題的重視,尤其在教育和育兒方面。

GripNewsGripNews
2025-01-12

🌗 讓馬里布燒吧的理由
➤ 天然與現代火災抑制之爭
longreads.com/2018/12/04/the-c
針對加州多數天然生態系統進化為火災,現代的抑制火勢卻造成燃料聚集,導致災難性火災。為何人們仍堅持在火災帶重建?
+ 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即為何要在明知是火災帶的地方重建?
+ 這篇文章讓人意識到火災背後的生態問題與現代社會的挑戰。

GripNewsGripNews
2024-10-11

🌘 資訊充足的錯覺
➤ 認知錯覺如何影響人們的決策
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
這份研究指出人們普遍認為自己所掌握的相關資訊足以充分了解情況,但很少停下來考慮可能遺漏的資訊,這造成認知錯覺。研究發現人們的決策很大程度上受到所接收到的資訊影響,並對其他人的判斷也有類似看法。文中提及這種錯覺如何影響人們處理不同觀點的衝突。
+ 這篇文章提醒我們要謙虛,認識到我們可能對情況瞭解不全面。
+ 適時的提醒,讓我們反思對於資訊和決策的自信是否合理。

GripNewsGripNews
2024-05-08

🌘 環狀呼吸期間二氧化碳飽和度下降支持意識狀態改變的出現
➤ 透過環狀呼吸誘發意識狀態改變,可作為一種非藥理治療方法,有助於改善心理健康疾病。
researchsquare.com/article/rs-
透過環狀呼吸等方式誘發的意識狀態改變,例如靠迷幻劑物品,被認為在治療憂鬱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羣等廣泛精神健康疾病上具有巨大潛力。然而,法律、醫療和金融的限制使得進入此類治療方法變得困難。本研究探討了環狀呼吸作為一種可供人們使用的非藥理學的替代方式,以達到相似的治療效果。科學研究對呼吸法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才剛剛起步,其潛在的生理和心理機制仍然很大程度上未知。在本研究中,我們通過在呼吸會話過程中追蹤生理和體驗動態,比較兩種常見的呼吸法:Holotropic Breathwork®和Consciously-Connected breathwork。我們發現,由於故意過度呼吸導致末梢呼氣二氧化碳壓力降低,是觸發呼吸會話期間意識狀態改變的關鍵。那
/神經科學/認知神經科學/意識 /心理學/人類行為 /心理學/人類行為

GripNewsGripNews
2024-04-05

🌘 在社會科學中論述統計建模、因果推斷中的隨機性問題
➤ 沒有隨機化的研究是否會更好?
statmodeling.stat.columbia.edu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學習計劃對多項結果的影響時,接受治療狀態在初始隨機化後重新分配的問題。作者指出,盡管隨機化在確定因果關係上顯得堅不可摧(實際上並非如此,因其最終目標是推廣),但這只會讓研究人員和外部人士對於主張更加過度自信。
+ 讓人深思的一篇文章,強調了研究方法和數據收集對於結果的重要性。
+ 隨機化對於研究的影響,值得更深入的探討。

GripNewsGripNews
2024-04-02

🌘 2030年或將達到人口臨界點
➤ 2030年或將達到人口臨界點,全球生育率跌破維持人口所需水平 Source: ScienceInsider
science.org/content/article/po
一項新研究指出,全球生育率可能在2030年跌破維持人口穩定所需的水平,多個國家已低於此水準。
+ 看了這篇文章後,真的讓人思考未來人口問題的重要性。
+ 2030年可能會是個重要轉捩點,有必要加快對人口問題的關注與處理。

GripNewsGripNews
2023-12-26

🌘 來自特權背景的女性更傾向追求聲望較高的職業,而非利潤較高的職業,研究發現
➤ 來自精英家庭的女性傾向追求聲望高的職業
phys.org/news/2023-12-women-pr
一項研究發現,來自精英家庭的女性比男性更不太可能進入最經濟上有利可圖的工作,但她們同樣有可能擁有社會上受尊敬的聲望較高的工作。這項由肯特大學進行的新研究發現,來自有利條件家庭的女性更可能進入受社會尊重的創意或關懷性職業,例如教師,但在經濟上得到的回報較少。相反,來自特權背景的男性更傾向於追求財務回報。
+ 這篇文章呈現了社會中性別角色和社會期望之間的不平等現象,讓人深感憂慮。
+ 這項研究提供了對於性別與社會地位之間複雜關係的重要洞察。

GripNewsGripNews
2023-12-23

🌗 貝葉斯從防禦轉向進攻
➤ 把防禦性轉向進攻性的貝葉斯是否很激進?
statmodeling.stat.columbia.edu
研究報告指出,大多數臨牀試驗的統計效能明顯低於宣稱的效應大小,因此「顯著」的估計通常嚴重高估實際治療效果,而「非顯著」的結果則往往對應重要效果。研究人員重新詮釋了P值,提出了一種實證標準,以此來解釋觀察到的P值,提供了對研究效應的額外洞察,並防止研究人員對P值的天真解釋和過於樂觀的效應大小。同時,新論文也提出了一種收縮估計器來評估臨牀試驗中的治療效應。
+ 貝葉斯統計在臨牀試驗中的應用似乎取得了令人驚豔的進

GripNewsGripNews
2023-11-25

🌗 鄧寧-克魯格效應是自相關 - 《來自頂尖經濟學》
➤ 鄧寧-克魯格效應的統計本質和誤導性
economicsfromthetopdown.com/20
本篇文章討論了鄧寧-克魯格效應,這是一種被認為是不熟練人士過高估計自己能力的現象。文章指出,這種效應與人類心理學無關,而是一種統計現象 - 自相關的驚人例子。
+ 這是一個有趣的觀點,說明瞭鄧寧-克魯格效應的來源是統計上的問題,而不僅僅是人的自負或無知。
+ 非常詳細的解釋了鄧寧-克魯格效應的統計現象,讓人對這一現象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GripNewsGripNews
2023-11-11

🌗 研究表明男性不如女性傾向分享負面信息
➤ 男性與女性在數字時代的信息分享差異
phys.org/news/2023-11-men-wome
一項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貝斯商學院(前卡斯商學院)和博科尼大學的新研究發現,相比於女性,男性更不渴望且傾向於分享負面信息,而在分享正面消息時的差異較小。研究人員認爲,這可能是因為男性更關注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傾向透過分享正面信息來自我推廣,而不願意向他人披露負面經歷。研究還指出,這對於數字時代中的信息分享及其後果提供了新的見解。
+ 這項研究提供了對於性別差異在信息分享中的啟示,值得深入關注。
+ 在當今社會中,數字時代的信息分享對於性別角色的影響值得我們深思。

Client Info

Server: https://mastodon.social
Version: 2025.07
Repository: https://github.com/cyevgeniy/lmst